評述由頭:據有關報道,廣東東莞9個黨政機關開微博,粉絲多達11萬。微博時代興起,官方微博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類似于廣東東莞這樣的官方微博群還有很多。官方微博大興背后,有一些問題也引起了關注和討論,比如微博的管理等,目前黨政機關的微博開的多,但有專業(yè)人員維護的少,而開了微博的官員對于是否曝光官方身份,也存在爭議,此外黨政機關以及官員個人微博上的言論尺度應該如何把握,意見并不一致,有人覺得尺度應該盡量放開,有人覺得該刪的要刪,尺度要在互動中摸索。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這些問題?官方微博到底要如何開呢?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政府與群眾互動的方式與時俱進地進入了微博時代。作為一種快捷的迷你型博客,微博已經成為各國政界與民眾交流的重要方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逐漸邁入世界強國之列,有些國外政要,如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也開通了中文微博。2010年,曾被譽為中國微博元年,微博異軍突起成為備受追捧的輿論新陣地,對“網絡問政”日益重視的政府機構和官員第一時間進駐微博,嘗鮮官民互動網絡新模式。在中國,微博作為新興媒體,也被越來越多的各級政府所采用。時至今日,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已覆蓋從中央到地方多個行政層級以及眾多職能部門,政府機構與官員開微博已然成為一種趨勢。

  微博是政府發(fā)聲的新渠道

  本質上,政府微博與電子政務、官方網站、官方博客這些平臺與渠道一樣,包含兩個內在問題:一個是政府對信息時代趨勢的態(tài)度是什么,怎么看待網絡技術與手段;一個是政府在信息公開、公共服務上的基本品質與形象。微博使得基層部門可能存在的欺上瞞下行為變得更加困難,上級領導更容易掌握下面的實際情況,降低了上下級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更加有利于社會治理。同時,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自下而上的基層民意表達渠道。政府微博在暢通官民對話渠道、拉近官民距離、塑造政府機構親民形象方面的無形收益也相當可觀。作為融合多種媒介形態(tài)傳播特點的新型傳播工具,官方微博以其信息發(fā)布的權威性、便捷性、實效性和信息的綜合性、互動性的特點,亮點頻現,優(yōu)勢凸顯,成為政府發(fā)聲的新渠道。

  微博并非唯一渠道,謹防政績風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雖然是政府發(fā)聲的新渠道,但絕不可以把它當成唯一渠道。政府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一些民眾溝通,但也有大量民眾可能并不在這種聯系之內。作為一種政府行為,開微博是一件不必過于興奮的事情。當年政府網站興起的時候,也是成績多多,風風火火,現在來看,里面的問題不少。有多少地方的政府網站能夠臉不紅心不跳地說:“我們的網站已經是公開政府信息的重要渠道”?還有為方便服務的各類政務信箱、論壇,又曾出過多少讓人遺憾的故事,甚至淪為公眾輿論的笑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