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漫畫:網絡問政搭建溝通橋梁
中新網7月4日電 互聯(lián)網的運用已經成為中國政壇不可阻擋的一股潮流,其間既有高層力倡通過網絡傾聽民意,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亦有貪官庸吏被網絡曝光折戟落馬,催生“網絡恐懼”癥。具有時代眼光的執(zhí)政者對網絡的“愛”,蠅營狗茍者對網絡的“怕”,“愛”與“怕”、“迎”與“拒”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將會促進中國政風吏治的轉變。
高層引領網絡對話風微博發(fā)聲漸趨流行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面對世界數量規(guī)模最為龐大的網民群體,中國執(zhí)政者深知網絡民意的彌足珍貴,正積極探索傾聽民意的新途徑,拓寬反映民情的新渠道。積極利用網絡,既是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執(zhí)政水平的題中應有之義。
今年初,在全國省部級干部專題研討班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提出,要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探求新機制“引導公眾輿論”。早在2008年,胡錦濤就與網友在線交流,并稱互聯(lián)網是“做事情、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一個重要渠道”。此舉被視為“網絡問政”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亦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通過互聯(lián)網與公眾互動。
此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與網友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在線交流。此后的每年“兩會”召開前,他都與網友見面,直面社會熱點問題,引動海內外輿論高度關注。
中央高層的躬親示范,帶動了各級政府和官員的網絡問政之風。目前,互聯(lián)網信息傳播的最新趨勢是微博。“官員開博”已逐漸形成風潮,其中不乏百萬粉絲量級的“明星官員”。微博打開了官民溝通的新局面,黨政機關在微博上可謂“遍地開花”。
據統(tǒng)計,目前,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qū)中,逾半以上公安機關開設了官方微博。截至3月底,在新浪微博開通并認證的中國政府機構包括官員已增至3000余個,并呈快速增長中,其中不乏高層和高級官員。
目前,開通個人微博最高級別的官員是新疆自治區(qū)委書記張春賢,其微博在開通3小時內,就吸引了3200多名粉絲,這位“封疆大吏”在開博首日回復網民到凌晨2點,粉絲親切稱他“賢大哥”,他則向粉絲道“晚安”。另據悉,張春賢微博自開通以來所有留言和問題都已轉交相關部門和縣市,留言者亦均得到回復。
專家認為,互聯(lián)網的互動性和開放性非常適合充當政府與民眾交流的補充渠道,微博會繼續(xù)成為政府和公眾表達意見的重要平臺。它不同于信訪方式,微博上講的話更樸實鮮活,多了真話,少了官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