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國辦發(fā)(2008〕36號),文中充分體現了政務公開的決心,深入體現了“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的具體行動措施。
政務公開信息通常有兩個渠道,一方面是傳統(tǒng)的公報、報紙、新聞媒體,另一方面就是迅速發(fā)展的政府門戶網站,其中網站最為快速便捷,傳播面廣,并且便于查詢。去年統(tǒng)計,我國網民已經突破了2.1億,在城市,網上獲取政務相關信息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渠道。文件中也要求“各級行政機關特別是國務院各部門(單位)、各省(區(qū)、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單位)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機制,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要充分利用政府網站、政府公報等各種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及時公開政府信息,并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及網上查詢功能,為公眾提供優(yōu)質服務”。這對政務網站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國政務網站整體安全性令人堪憂,幾乎每天都有政府網站被黑的通告。早期政務網站往往“重”業(yè)務“輕”安全,在去年某省公安廳網站被反復多次篡改,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也嚴重影響到公眾形象,試想一下,若在此期間有重要信息需要發(fā)布,對公眾開放,一方面是無法對外提供信息公開,另一方面,若被黑客篡改成反面或反動信息,后果將不堪設想。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8年1月第2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中指出,我國網站的安全問題十分嚴峻,大量網站被黑客入侵和篡改,甚至被植入木馬攻擊程序,成為黑客的得力工具。利用網站操作系統(tǒng)的漏洞和WEB服務程序的SQL注入漏洞等,黑客能夠得到Web服務器的控制權限,輕則篡改網頁內容,重則竊取重要內部數據,更為嚴重的則是在網頁中植入惡意代碼(俗稱“網頁掛馬”),使得更多網站訪問者受到侵害,造成惡劣的影響。網頁掛馬是黑客最喜歡的木馬散播方式。在CNCERT/CC處理的安全事件中,涉及國外商業(yè)機構的網絡仿冒類事件,以及國內政府機構和重要信息系統(tǒng)部門的網頁篡改類事件的數量最多。2007年,CNCERT/CC監(jiān)測到中國大陸被篡改網站總數累積達61228個,比去年增加了1.5倍。中國大陸政府網站被篡改數量達3407個。某些政府網站被篡改后長期無人過問,有些網站雖然在接到報告后能夠恢復,但并沒有根除安全隱患,從而遭到多次篡改,2007年中國大陸政府網站被篡改各月累計達4234個。
若在這樣的網站安全狀況下來推動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實在很讓人擔憂,要進行切實可行,讓公眾及時得到準確有效的政府公開信息,務必要進行網站整體信息安全建設,傳統(tǒng)的防護技術:防火墻+防病毒已經完全不足以抵抗新型的攻擊手段,如SQL注入攻擊、XSS跨站攻擊攻擊、網絡仿冒攻擊等等,必須根據網站各自情況設計一套合適的整體解決方案,已經部署了防病毒+防火墻的,還需要進一步部署應用層防護系統(tǒng),如:網頁防篡改系統(tǒng)(含防注入模塊),在編輯好的網站上線之前還需要進行深度的網站整體風險檢測評估,北京智恒聯(lián)盟在2008年奧運來臨之際,推出了“WebGuard網頁防篡改保護系統(tǒng)”+“WebPecker網站綜合風險檢測系統(tǒng)”雙重安全措施,一方面確保網站免受篡改攻擊,另一方面可以做到周期性對網站自身的脆弱性、面對的威脅綜合自評估,實時了解網站自身的安全狀況。除了采用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外,還需要結合專業(yè)級的網站加固措施來進一步加強網站安全性,使網站做到“固若金湯”,只有做到了網站的真正安全可管理,才能進一步實現網站的政府信息公開機制的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