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一宗寧夏海原縣交警執(zhí)法時是否毆打司機的案子引人關注 :舉報打人了——回應稱沒打——視頻舉報真打人了———回應辭退協(xié)警。(《羊城晚報》8月24日)
公民在網上舉報了,按理說, 政府機關就應當慎重對待,認真調查,得出讓當事人信服的結論。 但是, 作為海原縣公安局的上級機關——中衛(wèi)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 “平安中衛(wèi)”卻在公民舉報后兩天就貼出海原縣公安局的回應,稱“微博爆料不屬實”、“發(fā)帖人報警后遭二次毆打更屬無中生有”。迫使公民不得不貼出當時執(zhí)勤人員毆打司機的視頻,有關機關才認錯,處理當事民警,但政府公信力在這草率的回應中,早已經流失了。
這種政府微博和政府新聞發(fā)言人擺烏龍的現(xiàn)象早已經不是一兩起了。 例如在曾成杰案中,曾成杰的女兒發(fā)微博質疑長沙中院在執(zhí)行死刑時沒有通知死者家屬,長沙中院回應倒是很及時,其官方微博回應稱“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對犯人執(zhí)行死刑時, 犯人必須跟親人見面?!碑斁W民找出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時,長沙中院的微博又改口稱“在對罪犯曾成杰執(zhí)行死刑前驗明正身時, 法官告知其有權會見親屬,但罪犯曾成杰并沒有提出此要求,在其遺言中也沒有提出。”這顯然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此外,像劉鐵男遭到網絡公開舉報后,國家能源局發(fā)言人也第一時間回應稱,舉報“純屬污蔑造謠”,但這舉報到底是不是污蔑造謠,現(xiàn)在公眾已經一目了然了。
以往, 對網絡熱點事件或者網民的公開舉報,有關部門要么聯(lián)系網站進行刪帖,要么能躲就躲, 死不回應, 以致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損傷政府公信。 現(xiàn)在,一些地方的政府機關學得聰明了,對網絡事件和舉報,不是刪帖也不是“沉默是金”,回應倒是及時了,而且及時得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過了一兩天就有“調查結果”,甚至當天就有結論。 但這種回應卻不敢讓人恭維,要么是說事情失實,要么說事情夸大了,要么說是臨時工干的,總之讓人感覺一拳打在棉花里,輕飄飄的,責任無形中全推開了。
殊不知,這種回應,更讓政府公信力下降。
因為,這種不經調查,或者不認真調查就“及時”的回應,讓人感覺到政府極不負責任。他們不是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查找原因,處理責任人,認真整改,而是為了敷衍當前洶涌的輿論,讓相關責任人,及時渡過難關。從大處講,這種應對公共輿論的方法脫離了公共權力為民服務的宗旨本身,從小處講,他們只學會了應對公共輿論的皮毛,而拋棄了實質。
政務微博如何回應公共輿論,反映了政府機關和公權力如何面對民眾訴求,如何滿足為民眾服務。一個能充當政府好助手的政務微博,除了要及時捕捉民眾關心的話題、公民舉報與訴求以及焦點事件外,還應在搜集上述信息后及時上報,并告知民眾已引起政府重視;同時,政府機關應當對此進行及時、認真地調查,讓調查依照法定程序,公開、透明進行,而政務微博則要動態(tài)地公布階段性成果;最后是全面公開調查結果, 并吸取公眾和網民的意見,做更有效的反饋、溝通和糾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