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些獨立機構公布的報告和調查,在發(fā)展電子政府方面, 澳大利亞已經與美國、 加拿大等一起躋身于全球最為領先的幾個國家。 ACNielsen 的調查結果顯示, 在2003 第三季度末澳大利亞有36%的家庭網絡用戶登錄政府網站, 這一比例全球最高。 2004 年Accenture 發(fā)表的電子政府領導能力報告(E—Government Leadership Report)和2003 年聯合國世界公共部門發(fā)表的題為《 處于十字路口的電子政府》(E- Government at the Cross -roads)的報告均認為)在應用信息通訊技術方面, 加拿大和美國政府表現突出,瑞典和澳大利亞政府緊隨其后。
澳大利亞電子政府建設的主要特點
以政府為主導
澳大利亞沒有專門的電子政府法或電子政務法。 與電子政府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主要是)電子交易法(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Act) 、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檔案管理法(Records Management Act)以及關于政府機構的法律。 澳大利亞電子政府發(fā)展走在世界的前列與政府的強力推動密不可分。政府領導人敏銳的洞察力和強烈的政治意愿、務實的的發(fā)展戰(zhàn)略、多部門的協同努力,三者合一,推動澳大利亞電子政府發(fā)展進入快車道。
20 世紀90 年代以后, 澳大利亞的政府網站數量迅速增加。 1997 年,澳大利亞總理Hon John Howard MP 在《投資以促進增長〉( Investing for Growth) 的政策聲明中, 提出了一個大膽目標, 要求“ 到2001 年底聯邦部門、機構要將所有適宜于上互聯網的服務全部搬上網” 。 2000 年4月, 澳大利亞政府實施“政府在線”( Government Online ) 戰(zhàn)略, 指導、 幫助聯邦部門及機構實現這一目標。 2002 年2月, 澳大利亞總理在阿德萊德召開的世界信息技術大會上宣布,1997 年提出的目標已經實現。2002 年11 月,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又提出實施以“更優(yōu)的服務, 更好的政府”( Better Services , Better Government)為目標的電子政府( E- government)戰(zhàn)略,致力于將網絡等新技術更廣泛地運用到政府信息、 服務傳遞管理中去,建立無縫化、適合需要的、以民眾為中心的、為全體澳大利亞人謀利益的政府。
政府各機構共同的努力、 合作是實現電子政府目標的關鍵。 澳大利亞政府信息管理辦公室( AGIMO) 即原國家信息經濟辦公室( NOIE) 是負責促進、 協調信息通訊技術在政府項目和服務中上應用的專門機構。 1997 年成立的在線委員會( Online Council) ,是為信息經濟發(fā)展提供咨詢和進行協調的跨聯邦、 州、 地方政府的最高政府論壇, 主要任務是促進全國在政府在線建設上的一致性。 為了推動各機構間合作,2001 年澳大利亞還成立了一個非正式組織——信息管理戰(zhàn)略委員會( IMSC) ,旨在強化各機構在怎樣提供信息與服務,怎樣開發(fā)、 建立業(yè)務體系以及怎樣計劃、管理電子政府的組成要素方面的合作。
以民眾為中心
在信息化初期, 澳大利亞政府部門的網站主要是按照政府的組織結構和業(yè)務過程來設計的。 換句話說, 是以政府結構為中心來設計網站。 存在政府網站過多,內容龐雜問題, 用戶從網上獲取信息和服務費時費力。 2002 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提出的“更優(yōu)的服務, 更好的政府”電子政府戰(zhàn)略明確指出:在新的電子政府時代,民眾是中心。 民眾不一定非要了解聯邦政府的組織結構才能與之互動。 政府在線服務不能只是增加一種服務提供渠道。 政府應根據用戶需求調整、 優(yōu)化在線服務,擴大服務領域, 重構服務提供過程, 使公民和企業(yè)獲取政府的服務、 信息更加便捷。要增強用戶對政府在線服務的信任和信心, 并利用網絡擴大民眾參與政治的程度,發(fā)展電子民主( e- democracy) 。
以公共服務綜合化為主線
為了讓家庭、企業(yè)和組織更方便、快捷地取得政府服務,澳大利亞倡導利用虛擬網絡技術, 對政府業(yè)務流程進行梳理和重組。向用戶提供綜合化的公共服務( Integrated Services ) 是電子政府戰(zhàn)略的重要目標。
公共服務的綜合化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 一是提供“一站式”服務, 即根據用戶的需求,突破部門界限, 將某項特定服務所涉及的各種內容放在一個網站或網頁上, 用戶通過一個“ 窗口”就能取得所需要的服務。 如塔斯馬尼亞釣魚在線網站由聯邦氣象局、 塔斯馬尼亞內陸漁業(yè)服務局, 塔斯馬尼亞初級產業(yè)、 水與環(huán)境部, 塔斯馬尼亞海運與安全局合作建設, 用戶通過這一個窗口就能取得所有與休閑釣魚有關的各種政府服務信息,包括天氣預報、 警報, 內陸及海上魚的品種, 釣魚規(guī)定及規(guī)章, 劃船與水上安全,釣魚和劃船許可, 船只和停泊處登記, 國家公園信息、釣魚熱點等內容。 二是發(fā)展門戶網站及門類性網站。 目前,澳大利亞政府已建成不少有影響的門戶網站, 如聯邦政府門戶網站(australia .gov.au ) 、政府內網( fedlink.gov.au )、 政府招標網(tenders .gov.au) 、 企業(yè)入口網站(business .gov.au ), 以及文化與休閑、家庭、 移民、 社區(qū)等群集性網站。 門戶網站功能強大, 以企業(yè)入口網站為例, 該網站除了提供大量關于企業(yè)開辦、 稅收、 許可、 法律方面的信息外, 還提供了2900多種企業(yè)對政府的網上交易服務如執(zhí)照申請等, 企業(yè)還可以通過該網申請澳大利亞企業(yè)號碼(ABN) , 更新在澳大利亞企業(yè)注冊(ABR)內的信息。 州在澳大利亞三級政府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以南澳州為例,該州重點建設了四大門戶網站,即南澳州中心網( SA Central) 、 服務網(Service SA) 、 商務網( Bizgate) 、 政府內網(Intra .sa)。 南澳州中心網是南澳州政府、 企業(yè)、 社區(qū)的網關, 南澳州服務網是政府提供服務的綜合頻道, 南澳州商務網為對政府的商務提供交易、結算服務。
以標準化為技術支撐
公共服務的綜合化, 需要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在網上協同辦公來實現。 在政府信息網絡建設的初期, 由于各部門或機構各自開發(fā)、建設自己的系統,在技術標準、規(guī)范方面不統一, 導致三級政府之間、 政府部門之間的各種系統不兼容, 信息資源共享難, 給協同辦公造成技術障礙。 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 標準化是電子政府建設的技術基礎, 是電子政府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信息共享、 業(yè)務協同、 安全可靠的前提。 為了打造電子政府, 澳大利亞花大力氣推進信息系統的標準化。 2000 年至2003 年間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還與塔斯馬尼亞州及地方政府合作進行了一項名為一體化政府電子區(qū)域服務的試驗(TIGERS),試驗如何跨機構和跨行政界限, 高效、便捷地提供適合用戶需要的綜合化服務,試驗的內容之一就是研究選擇最適合需要的應用系統、程序和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
借鑒與啟示
澳大利亞電子政府建設的做法及經驗, 對我國農業(yè)部門正在大力推進的電子政務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統一領導,協同建設
從縱向、橫向上看,我國農業(yè)網站建設各自為戰(zhàn)問題突出, 統一規(guī)范不夠, 一方面低水平重復, 另一方面數據標準不統一,信息資源不共享。 以辦公內網為例,一些地方農業(yè)部門采用的是辦公內網與外網物理隔離的方式, 系統開發(fā)成本不菲,但設備利用率低, 操作也不方便。 如果由政府牽頭, 建類似于澳大利亞Fedlink 的政府內網, 內網與因特網相連, 應用加密技術保證政府機構內部和相互間的信息安全傳遞, 不僅可以降低建設成本, 而且可以為政府各機構間的協同作業(yè)帶來方便。 根據澳大利亞經驗, 我國下一步應加強政府統一領導, 強化條與塊以及條線內部的整合,大力推進標準化、規(guī)范化。 由于不同體系、標準的網站建成后整合的成本往往較高,因此,統一領導、審慎規(guī)劃、大處著眼、分步實施尤為重要。
以民為本,突出服務
與澳大利亞相比, 我國農業(yè)網站重建輕管, 服務項目以內部組織結構為基本框架, 圍繞用戶需要提供服務不足, 而且網站內容雷同、更新速度慢。 總的說來,財政投資建的農業(yè)網給干部職工上網帶來的便利遠甚于農民、 農業(yè)企業(yè)從中得到的實惠。 治本之策是建立健全對政府的外部評價與監(jiān)督機制, 促使政府主動為民眾服務, 為民眾服務不敢稍有懈怠。 江蘇正在開展的省級機關萬人評議活動, 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今后應實現評議與監(jiān)督的制度化。 要通過外部評價與監(jiān)督, 促使農業(yè)部門千方百計將各種服務上網, 做足為農民、農業(yè)企業(yè)和農村組織服務文章。
加強內容建設,注重實效
農業(yè)網站在內容建設上, 一是要主動適應農民、農業(yè)企業(yè)需要,多發(fā)布農產品市場供求情況和趨勢分析方面的信息并及時更新。二是要加快公共服務綜合化步伐, 積極開展網上“ 一站式”服務。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商務部建立的一個網站,將70 多項許可申請項目合并到一起, 相當于建了一個網上許可申請的“超市” 。 如果農業(yè)部門將本部門所有的許可申請項目全部上網, 并由一個網上窗口受理,再由主辦單位分辦和有關單位協辦,然后由受理窗口網上統一反饋, 則這個網上窗口發(fā)揮了類似于目前一些地方專門組建的農業(yè)行政許可辦公室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