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自去年12月宣布將推出在線百科工具Knol以來,經過近7個月的小范圍測試,今天終于正式上線(http://knol.google.com/)。  

  盡管Knol的目標和使用方法和現(xiàn)有的維基百科類似,也是以百科的方式挖掘、收集互聯(lián)網用戶的知識,但Knol還是有些不同。

  Knol鼓勵作者使用他們的真實姓名,并署名在文章的后面,而且他們還可由此分享Google在Knol條目上的廣告收入。

  "每一篇knol下都有一個或一組作者,他們在提供的內容下署名。這就是他們的knol,他們的聲音,他們的觀點。我們希望同樣一個主題,可以有多個knol。我們覺得這樣挺好",Knol產品經理塞德里克?杜波特(Cedric Dupont)和軟件工程師邁克爾?木克南里(Michael McNally)在周三的一篇官方博客中寫道。

  與之相反,維基百科的特點是匿名,文章貢獻者很少使用自己的真名,而且在維基上也沒有廣告。

  此外,Knol顯然會對提供的條目采取比維基百科更嚴的控制和修改。在Knol中,讀者可以對文章提出修改建議,但是否接受這些意見,最終決定權還在作者本身。"這樣可以讓作者收到任何人的建議,但由作者保留對內容的控制。畢竟,作者的署名是和文章聯(lián)系在一起的",Google在其官方博客中寫道。讀者們也可以在文章后寫對其的評價和評論。

  在維基百科中,任何人都可以修改文章,并且實時出現(xiàn)更新。

  盡管在Knol的主頁上,說knol是"針對一些具體議題的權威文章,由精通這方面的人士撰寫",但Google發(fā)言人說,任何人都可以撰寫文章。

  "Google對每篇knol內容的了解并不比大家多,而且我們也不會對用戶撰寫的內容進行編輯",Google發(fā)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發(fā)言人解釋到,Google鼓勵作者用他們的真實姓名,但不會強求。但Google會通過電話或者信用卡確認他們的ID。經過這道程序后,這些作者所提供的文章會出現(xiàn)"已驗證"的標記。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