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國務院法制辦、國家標準委等10部門《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在全社會引起廣泛影響?!秾嵤┓桨浮肥抢^面向企業(yè)服務實施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之后,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又一重要部署。本期,我們就《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重點內容做詳細解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這是“互聯網+”首次加到了政府服務上,這既是我國“互聯網+”戰(zhàn)略的延伸,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趨勢和要求。
政務服務存在問題
創(chuàng)新政府服務方式,為群眾提供公開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務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涵構成。當前,在政務服務領域,我國既面臨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群眾政務服務訴求多樣化、服務個性化、方式便利化的新形勢,又迫切需要有效破解群眾辦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辦證多、辦證難”,“推諉扯皮”等老問題。這些已經難以與時代發(fā)展相適應,亟需依托新手段、新思維、新方式來構建現代政務服務體系,優(yōu)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行政效能,為群眾提供規(guī)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務服務,增進民生福祉,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法治整合和服務型政府。
與信息化新理念、新技術在經濟領域產生的深刻變革影響相比,在社會領域影響仍顯滯后,難以滿足群眾對政府服務效能的要求。當今世界已經步入信息社會新紀元,在經濟領域,信息化的廣泛運用和全面普及大大縮短了時空距離,為每個個體參與經濟活動提供了現實平臺,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新服務不斷涌現,從而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相對于經濟領域信息化的發(fā)展,在面向政務、民生領域的信息化應用仍相對滯后,尤其是在面向公民服務領域明顯滯后。在面向企業(yè)服務方面,通過實施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進“三證合一”等,大大簡化了企業(yè)辦事程序,激發(fā)了市場活力。但在面向公民服務方面,目前仍處于局部、單點的探索階段,包括政務網站、網上辦事大廳、政務管理系統(tǒng)建設等,普遍存在線上比例不高、服務渠道分散、公共查找困難等問題,已經無法滿足群眾對政府服務效能提升。
信息化很有必要
在過去兩年的信息惠民試點工作中,涌現出一批“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新模式、新做法,實踐效果也初步顯現,其經驗值得進一步擴大范圍,惠及更多群眾。為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yōu)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信息體系,提升各級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管理能力,2014年初,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等12個部門組織實施了信息惠民工程,強調以解決當前體制機制和傳統(tǒng)環(huán)境下民生服務的突出難題為核心,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務資源,在已有資源基礎上集中構建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原則上在地市層級建設部署,在街道社區(qū)統(tǒng)一應用,要實現基礎信息集中采集、多方利用,逐步實現公共服務事項和社會信息服務的全人群覆蓋、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yōu)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信息體系,全面提升各級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管理能力。80個信息惠民試點城市結合自身的基礎和特點,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試點探索,經過兩年的試點推動,已取得初步成效,涌現出了一批公共服務改革的創(chuàng)新典型,特別是福建省基于電子證照庫的“一號式”服務,廣州市“一窗式”和佛山市“一門式”服務,廣受當地群眾好評,已成為引領公共服務創(chuàng)新改革的重要實踐,也為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提供經驗借鑒。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要實現其務實、高效推進,有賴于頂層設計給力?!盎ヂ摼W+政務服務”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其內容涉及到教育服務、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區(qū)服務等諸多民生服務領域,相關工作任務涉及到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的企事業(yè)單位等多個方面,且與群眾的生活、工作相關度高,社會影響大、公眾關注度高,因此,“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總體實施需要做好頂層設計,才能實現“系統(tǒng)有效互通、資源有效共享、業(yè)務有效協同、制度有效對接、工作有序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