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數據為政府治理現代化"添翼"
在當今互聯網經濟時代,大數據,正隨著信息革命的洶涌浪潮呼嘯而來,對國家和政府治理能力產生著日益重要的影響。李克強總理曾說,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里。誠然,過去政府的大數據還是尚未被開發(fā)的貧瘠“荒土”,而現在已經是一座極其豐饒的“富礦”,蘊藏著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開采和利用好這座“富礦”,讓它走出“深閨大院”,不但能釋放其價值,還將倒逼政府轉變職能,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chuàng)新”的新型管理機制,為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助力添翼。
大數據助力政府治理科學化、精準化、民主化
大數據有利于政府治理科學化。以前實施的政府信息化工程只是將政務信息計算機化、網絡化,信息化只是作為一種工具,很少觸及到政府業(yè)務流程的改變;而大數據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大數據的應用則成為一種內在動力,直接驅動政府公共管理流程、決策機制的再造。過去的政府決策往往憑經驗做出,基于對少數人、部分地區(qū)的社會治理經驗推斷,即便是政策的可行性、影響、風險分析也缺乏數據支撐,具有非常明顯的局限性;而基于大數據的社會治理思維則更強調運用統計、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對覆蓋面更廣、涉及人群更多的數據進行分析,從大數據中預測社會需求、預判社會問題,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還能動態(tài)監(jiān)測政策實施效果,使得政府決策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都更勝一籌。
大數據有利于政府治理精準化。通過將市場監(jiān)管、檢驗檢測、違法失信、企業(yè)生產經營、銷售物流、投訴舉報、消費維權等數據進行匯聚整合和關聯分析,構建大數據監(jiān)管模型,可以準確掌握企業(yè)、個人等各類主體的真實狀況,及時發(fā)現問題、預測預警違法違規(guī)行為,提升政府的風險防范能力,提高監(jiān)管和服務的精準性、針對性。比如重慶市工商局通過建立數據監(jiān)測中心、數據模型等對歸集整合的2500萬條全市小微企業(yè)數據進行分析,動態(tài)監(jiān)測小微企業(yè)發(fā)展活躍度,精準實施分類扶持監(jiān)管政策,對發(fā)展態(tài)勢好的企業(yè)重點推介,對經營異常、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yè)進行預警,對違法失信企業(yè)聯合懲戒,成功助力1.32萬戶享受創(chuàng)業(yè)補助的微型企業(yè)成長壯大為中小企業(yè)。
大數據有利于政府治理民主化。現代政府應該是有效且有限的政府。運用好大數據,將促進政府監(jiān)管和社會監(jiān)督有機結合,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激發(fā)市場和社會在社會治理中的活力,實現由過去的政府單一主體治理結構逐步向政府、社會協同治理格局進階,政府治理的民主化水平將得到質的提升。在這個進階過程中,政府收集社情民意,采集形成大數據;政府一方面基于大數據科學決策,另一方面也開放大數據應用接口,鼓勵企業(yè)和公眾發(fā)掘利用開放數據資源,服務于生產生活;同時,實時跟蹤施政效果,收集社會反饋大數據。由此,形成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運用大數據協同治理的公共領域閉環(huán)管理。
讓大數據走出“深閨大院”,實現“大價值”
在充分認識到大數據對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的同時,也應清醒看到當前我國政府在運用這一“新武器”推動治理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短板。其中政府數據共享開放不足、數據價值挖掘利用的廣度深度不夠這兩個問題尤為突出。針對于此,應包含以下解決之策。
要大力推動政府部門之間共享數據,并穩(wěn)步推動政府向社會開放公共數據資源。長期以來,由于政府部門條塊分割的管理運行模式,各部門將數據看作自己的資產,而不是公共資源,產生了數據割據問題;同時各部門又傾向于各自建設信息系統,導致數據不能互聯互通,形成了一座座數據孤島。對此,首先應當解放思想、自我革新,以更大的改革勇氣和智慧破除部門之間的利益藩籬和數據壁壘。其次,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guī)劃,建立部門間協調機制,明確各部門責任。再次,還要加快政府信息系統整合,構建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間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信用信息的標準化基礎數據庫,推動提高政府各部門的協同管理水平。在解決好數據共享不足的同時,還應在依法加強安全保障、隱私保護、規(guī)范利用的前提下,加大公共數據開放力度。政府數據開放是權力運行公開透明的基礎,透明本身就是監(jiān)督。政府若將大數據“深藏閨中”,反而會制約社會多元主體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的有效參與和監(jiān)督。政府應樹立起“公開是慣例,不公開是例外”的自覺意識,并實行公共數據開放負面清單制度。
而對于價值挖掘利用廣度深度不夠的問題,要重點做足大數據應用的文章。被譽為“大數據之父”的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指出,未來數據會成為有價值的資產。而大數據的價值并不在于它有多大,而在于它被怎樣利用。囿于大數據應用的意識、制度和技術的欠缺,政府掌握的高價值密度大數據多數還處于“休眠”狀態(tài),真正用于支持科學決策、加強服務和監(jiān)管、惠及民生保障的并不多。為充分挖掘大數據的價值、發(fā)揮大數據的“威力”,政府首先應當做好大數據應用的統籌規(guī)劃和制度建設。如重慶市在2014年就依托自然人信息、法人信息、地理空間信息三大基礎數據庫和各行業(yè)部門的業(yè)務數據庫,建設政務共享、信息惠民、信用建設、社會治理四大公共應用平臺,并建立市級聯席會議、牽頭部門責任、經費整合保障、督查追究等一系列保障機制。其次,政府還應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政府采購、服務外包、社會眾包等多種方式,依托專業(yè)企業(yè)開展政府大數據應用,降低社會管理成本。此外,大數據人才不可或缺,重點要培養(yǎng)既懂大數據技術又懂經濟社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并將其選配到政府治理工作崗位上來。
經濟學家唐·泰普斯科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失敗者創(chuàng)建的是有墻的花園,而勝利者創(chuàng)建的則是一個公共的場所;失敗者精心守護他們的數據和軟件界面,而勝利者則將資源與每個人共享?!痹谌虼髷祿顺毕拢┯猩羁疼`行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搶抓機遇、直面挑戰(zhàn),擁抱大數據,用好大數據,真正以此為治國利器,才能更好地向法治政府、創(chuàng)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現代化方向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