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絡政務中的“互聯(lián)網+”形式主義
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方便群眾辦事,無疑值得點贊。但“互聯(lián)網+”服務淪為“花架子”的現(xiàn)象,引人 警醒。有的地方,網絡政務缺少客服維護,只是作為應付上級檢查的幌子;有的則互動生硬、冷漠,不知道怎么跟網民打交道……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與群眾需求不相 匹配,影響著職能部門的公信力。(9月18日《人民日報》)
有個關于政府公信力的 “塔西佗陷阱”理論,通俗地講就是指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在網絡時代,“塔西佗陷 阱”正隨著傳播方式的變遷成為日常社會管理中需要頻繁面對的挑戰(zhàn)。君不見,從“唱雙簧”的“政務問答”,到“炒剩飯”的“僵尸網站”,從貽笑大方的“PS 視察照片”,到弄虛作假的“信息公開”,本是體現(xiàn)予民便利,創(chuàng)新互動的“互聯(lián)網+政務”,卻因為各種原因變成了“故事會”,不時讓百姓看笑話,也讓新時期 下黨政機關積極探索信息溝通渠道的努力蒙上了陰影。失去群眾信任的網絡政務如果陷入所謂的“塔西佗陷阱”,再怎么努力群眾都不再理會,這是我們最不想看到 的。
早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就提出“全面實行政務公開,推廣 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將其作為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不難看出中央對于政府部門網站的重視以及期望。然而,從歷年網絡輿情事件來看,弄虛作 假、信息不公開、互動回應差以及“網上辦事”難四大問題日益凸顯,成為了阻礙電子政務健康發(fā)展的“絆腳石”。究其原因,無疑就是形式主義也乘上了互聯(lián)網的 快車,發(fā)展成了“互聯(lián)網+”形式主義。具體而言就是政府網站管理機制的不健全,相關部門存在敷衍民意、庸政懶政的工作作風,同時也暴露出政府網站形式主義 的傳統(tǒng)建設思路——應付檢查。至于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tài)度。甚至有政府網站負責人表示,“一旦哪條回復不恰當,很可能 會惹禍上身”。總之,既有體制機制不健全的外因,更有“庸浮懶散拖”作風問題的內因。因此,我們需要對癥下藥,標本兼治。
統(tǒng)一標準,嚴格程序是前提。開辦政務網站本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門設立網站全是憑“一時興起”,既沒有遵照相應的規(guī)定,在建設上更是“各 抒己見”,沒有較為統(tǒng)一的標準模式作為參考,嚴重影響到了公眾的使用效果。這些不規(guī)范除了給用戶查找政府網站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還導致有一些假冒網站摻雜 其中,讓群眾上當不說,“黑鍋”也會記在政府頭上。況且每個地方和單位的條件不同,在欠發(fā)達地區(qū)要普及網絡政務尚有一定難度,在新媒體服務上不能搞“一刀 切”,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擇服務方式。因此,有關部門應健全開辦網絡政務的相關制度,明確注意事項,以統(tǒng)一的標準模式,助力政府網站建設標準化、規(guī)范化, 真正在制度上落實,杜絕“一時興起”的形式化、隨意化行為。
提升素質,重視互動是關鍵。不少政府網站的運營人員都是兼任,在缺乏專門的獎勵機制和業(yè)務培訓的情況下,這部分人員往往缺乏維護網站的興趣和積極性,不會主動搜集內容,導致網站 除了地方簡介、政府機構、領導簡介、聯(lián)系電話等,再無可看的內容。有的網站不設留言板,即使設有留言板,群眾咨詢或提出的意見也長期得不到回復。因為領導 不重視,下面自然就要欺上瞞下。時間一長,這類網站就真的成了“僵尸網站”。因此,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 群眾所思所愿。加大財政投入,重視專業(yè)培訓,建立高素質的專職網絡政務人員隊伍,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維護網站,增加網站的“營養(yǎng)”。同時暢通民意傳達至 各單位的渠道,讓群眾呼聲切實通過網站被政府知曉并予以認真解決,清除“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萬能式回復,徹底扭轉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與群眾需求不相 匹配的問題。
強化監(jiān)督,落實問責是根本。隨著我國政務公開的領域和載體不斷拓展,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正成為扎扎實實的行動。“網絡問政”不僅應成為問政于民、問需于民的舞臺,也應該成為檢驗干部、考核干部、評價干部的考場。各種網 絡理政是否流于形式,取決于是否能夠發(fā)現(xiàn)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能否真正做到人人有監(jiān)督、事事有責任、件件有落實。所以,既然黨和國家大力推進網絡政務,那么黨 紀國法也應該“上網”,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構成鏈條,把各地一些有效的經驗以條文的形式固定下來,推動一些制度設計的長期化。明確政府在管理和回應網絡政務 的主體責任,對網絡政務的運行情況進行科學的考核,對在網絡上形成輿論效應并且久拖未決的事件要進行問責追究,以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判網絡政務是否取得實 效的標準,以廣泛的群眾監(jiān)督機制,和嚴厲的問責機制,保證網絡政務“不敢休眠”。
任何創(chuàng)新都應該圍繞“為民服務”這個中心點,網信事業(yè)要發(fā)展,必須貫徹以“為民服務”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而網絡政務要有效,就必須革除“庸懶散浮拖”的各種積習,對群眾關切做到有求必應。
作者:鄭中
作者:鄭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