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和普及,大多數(shù)政府部門都意識到新媒體在宣傳中的重要性,樂于通過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政務新媒體的形式,打開面向群眾的大門,利用新媒體機動靈活的優(yōu)勢,及時發(fā)布本部門的工作信息和涉及民生的政策,讓群眾知道政府做了什么、在做什么、是如何做的,并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
政務信息搭載新媒體的平臺,能夠方便群眾及時了解政務信息,架起一座干群溝通的橋梁。但,一些部門單位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內容貧乏無味,新媒體宣傳工作流于形式。有的淪為“僵尸號”,群眾關注度低,信息也久不更新;有的成了“領導之窗”,只跟進領導動態(tài),其他工作信息長時間更新;有的照搬上級單位公眾號,對本部門工作報道關注不足;有的眼皮朝上不朝下,只更新領導關注的內容。這種現(xiàn)象讓政務新媒體味同嚼蠟。那么,如何讓政務新媒體成為一顆“常新樹”?
內容要新穎。形式多樣地豐富政務信息內容,多推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動態(tài)。政務信息不能僅僅只有領導動態(tài),還應該有大政方針政策,有社會民生內容。個別從事政務信息工作的干部喜歡把領導下基層、調研等放在顯著位置,老百姓想看點“新鮮的”,卻天天都顯示xx書記,xx縣長深入基層。對老百姓關心的問題,難覓影蹤。
動態(tài)要常新。所謂動態(tài)常新,就是及時更新政務信息。僵尸網(wǎng)站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一些網(wǎng)管員,喜歡根著領導轉,眼里只有領導,看不見群眾。如果沒有領導新的信息動態(tài),網(wǎng)頁就一直停滯不前,十天半月不會更新。即使有再多的民情民意,也難以上政務新媒體。
政務新媒體要能夠吸引群眾,就必須緊跟形式,靈活多變,多創(chuàng)新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板塊。同時,政務新媒體必須“用心”。始終秉承政務新媒體來自于民,服務于民的理念,始終飽含為民情懷,多一些民事民生方面的內容。
作者:胡波
原標題:讓政務新媒體成為“常新樹”
原標題:讓政務新媒體成為“常新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