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官員隱私,如官員的財產收入情況、道德品行及其家屬的投資行為等,應該透明化。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眼下在美國,想要在奧巴馬政府中謀個職位,并不輕松。
據《紐約時報》近日報道,奧巴馬辦公室向有志于擔任內閣工作或其他政府部門工作的人,發(fā)出了最新的調查問卷。整份問卷長7頁,包含63個問題,涵蓋了從候選人家庭成員信息、Facebook個人網頁、博客到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曾被卷入的法律糾紛、負債狀況等各方面情況,就連同居女友的姓名和聯絡方式都不放過。
與前幾屆美國政府相比,這份問卷之詳細程度前所未見,有人甚至將這份問卷評價為具有“隱私侵犯性”。
涉及公眾利益無隱私
這份調查問卷中,要求參與競官的人提供個人相關經歷,無論是多久前的歷史,申請者都要如實報告?zhèn)€人情況,比如稅務監(jiān)查歷史、訴訟歷史、法律起訴歷史、破產歷史、逮捕歷史等。另外,如果申請者或者他們的配偶曾收到過價值超過50美元的禮物,而這些禮物并不是由親朋好友贈送的,那么他們必須寫明禮物贈送者的名字、禮物實際價值、禮物收到的日期,以及這個禮物是在什么場合下贈送的。如果申請人或他們的配偶在某一項投資中有超過5%的股權,也要進行報告。
據傳將任國務卿的希拉里也得到一視同仁的待遇。為了幫助妻子得到這份重要使命,前總統(tǒng)克林頓據稱寧可公開多年以來頂著輿論壓力而隱秘的基金會捐款名單,還應允放棄開展全球演講的高收入途徑,以避嫌。
在奧巴馬朝中謀官,先得接受如此透明、苛刻的審查,有些審查近乎是揭開個人隱私。贊成者認為,將官員的私生活向社會公開,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因為他們的某些個人生活已成為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可能影響到政治和公共利益的私人生活理應為社會公眾所知曉。
西方現代政治學和傳播學世界將這種情形描述為“官員無隱私”。如果是普通百姓,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的私情就是你情我愿的辦公室戀情。但是,當個人隱私與公共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個人私事就屬于政治的組成部分,不受隱私權法律保護,而成為傳媒有責任向社會傳播的真相。有人辯護說,“總統(tǒng)也是人”。但是錯了,總統(tǒng)不是一般意義的人,他是公共利益的最高結點,他的道德、婚姻忠誠度、是否做偽證,影響著這個國家的公眾的價值判斷,影響著司法的公正。
美國公眾關注官員私德
在美國,對于行政工作申請者的審查程序一直紛繁復雜,每一任新政府都會設一些新障礙,以避免犯下與前任同樣的錯誤?,F在,奧巴馬新官上任,他的辦公室設立的審查已詳細到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而且申請表還涉及到家庭成員信息。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美國民眾不但關注官員的政績以及給選民帶來的利益,而且更加關注他們的道德操守,特別是在私生活中的表現。
可以說,對于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隱私,如官員的財產收入情況、道德品行及其家屬的投資行為等等,都不在隱私權保護之列,因為公共利益的價值高于官員的部分隱私利益的價值。
如何選拔官員、加強吏治、提升官德,這在全世界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題。有人說,現代人類文明的偉大成果不是令人眩目的科技、不是輝煌的文化工程,而是把政府“關進了籠子”。只有約束官權,讓民眾來監(jiān)督官員,才能樹立官德。
奧巴馬選官,如此鄭重地設置冗長的調查問卷,正是為了滿足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對待公眾監(jiān)督的雙重需要。在中國官員頻頻出走國外,陷公眾于驚愕,政府于措手不及的當下,奧巴馬的選官問卷倒是可以給國人提供一點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