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30日電 我國首個應急空間信息服務中心——Quickeye(快眼)30日在北京成立。這個面向全國的商用空間信息服務中心具備緊急呼叫響應能力,并能提供最短1個小時續(xù)航時間的無人駕駛小飛機遙感服務,為突發(fā)事件應急決策和處置提供相關空間信息數據服務。
據介紹,Quickeye(快眼)應急空間信息服務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牽頭成立,得到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的支持。Quickeye(快眼)應急空間信息服務中心投入運營后,將為地震、火災、防汛、氣象監(jiān)測等各個方面的應急機構提供及時、可靠、專業(yè)、全面的空間信息服務及相關數據分析等應急解決方案。
記者了解到,在2008年年初的雨雪冰凍災害中,民政部門首次將無人駕駛小飛機遙感資料應用于搶險救災,收到良好效果。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趙忠明帶領專家小組,使用Quickeye(快眼)技術和無人機遙感設備,深入災區(qū)一線,獲得了大量災區(qū)高分辨率航空遙感影像,包括災區(qū)房屋、道路等損毀情況,以及滑坡、崩塌、堰塞湖等地震次生災害分布和動態(tài)變化的空間信息數據,為救援部門快速及時開展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趙忠明介紹,無人駕駛小飛機體積小、重量輕,可隨時運輸和攜帶,對起降要求低,一般在云下低空平穩(wěn)飛行,彌補了衛(wèi)星光學遙感和普通航空攝影經常因云層遮擋獲取不到影像的缺陷,無人機遙感的大規(guī)模運用還可以解決傳統衛(wèi)星遙感重訪周期過長、應急不及時等問題。
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技術裝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歐美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無人機遙感已經成為自然災害監(jiān)測和災情評估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這項技術應用于防災減災領域在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它能很好地適應目前民政救災的應急工作模式,能加強現場工作組的應急數據采集和數據傳輸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