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一場全方位的政府再造
——浙江大學“求是堂”第一期主題沙龍總結點評整理稿
(2017年6月12日)
 
  今天的討論十分精彩,讓我領略了思想的火花,更感受到年輕的力量。
 
  在主持的過程中,我已經談了自己的一些觀點。但在沙龍結尾之時,還是打算簡要作一些梳理?!白疃嗯芤淮巍?,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對全省人民的莊嚴承諾。與以往許多的目標、任務不一樣,這句話的份量特別重。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太可檢驗,你想躲都躲不過,就好比將政府逼到了墻角。政府表態(tài)的事情難以完全兌現,這在一些地方并不少見。但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牽涉面太廣了,跟所有人都緊密關聯。所以,人人都對此有期待。假如跑了幾趟還沒將事辦成,政府就損了公信力。
 
  政府失信可不是小事?!墩撜Z》有一段話:“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迂曉唬骸夭坏靡讯ィ谒苟吆蜗??’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笨鬃訉⑿庞脭[在糧食、軍隊之上,認為自古誰都有一死,但人不講信用就無法立足。毫無疑問,政府是不能夠也不應該失信的。因為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動員力和滿意度的基石。政府承諾“最多跑一次”,那無論如何要兌現。
 
  “最多跑一次”,顯然在做一道減法——圍繞辦事而全面做減法:減審批、減材料、減環(huán)節(jié)、減時長。不僅如此,“最多跑一次”的“一”,不是按部門、按環(huán)節(jié)拆分后的“一”,而是辦完一件事總共跑一次。以買房子為例,涉及交易、登記、繳稅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由建設、國土和地稅部門辦理。假如都要跑,那就至少跑三次。開餐飲店也是一件事,涉及工商的營業(yè)執(zhí)照、食藥監(jiān)的食品經營許可、消防的安全檢查、環(huán)保的排污許可等多個部門、多個事項,假如分頭跑,那夠折騰的。
 
  這就引入公共管理學中整體性政府的概念。顧名思義,政府是一個整體,但現實情況是,政府經常被條塊分割,表現為各式各樣的衙門。此種弊病我們國家有,西方國家也有。整體性政府最初就出自1997年英國首相布萊爾的施政綱領,講求以公民需要為導向,在政策部門的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加強合作,形成一種協(xié)同的工作方式?!白疃嗯芤淮巍备母铮笮姓C關不能各自為政,應當提供無縫隙的服務。對于群眾和企業(yè),政府只有一個,是一體化的,而不是碎片化的。大家可以分不清辦事到底找哪一個部門,但反正我只跑一次。
 
  天下事知易行難,怎么能將想到的事做到呢?一是流程再造。比如在行政服務中心搞“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二是網上辦理。過去買衣服,大家跑杭州大廈、跑解百,今天就在淘寶、京東,足不出戶就可搞定。購物如此,辦事同樣可以在網上。在我省,有一張浙江政務服務網,就是想讓各類辦事服務都能在網上搞定,讓數據跑腿代替人跑腿。三是代辦服務。對一些流程比較復雜的像投資審批事項,目前完全讓當事人都只跑一次,條件還不太具備。怎么辦呢?讓公職人員代辦,幫著企業(yè)和群眾跑。當然,今天沙龍的交流重心,不在于怎樣實現“最多跑一次”,而要從中探討政府的定位和愿景。
 
  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是對人民負責的。習  總  書   記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落腳到政府,就體現為順民心、解民憂、造民福的治政之道。即使在古代,都有許多像“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等名言。西方近代以來的契約論,以盧梭為例,認為政府本質上是一種公意,由人們各自讓渡一部分權利所訂立的契約。且不說這些觀點源于怎樣的基本立場,反正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增進民生福祉、提升公民效用無疑是政府的核心價值觀。當確立了這樣的邏輯,服務型政府自然是現代政府的必選項。既然講服務,就要以人為本、用戶至上?!白疃嗯芤淮巍?,實質是讓人民、讓廣大的被服務對象省力省心。
 
  大家也許會說,人民政府為人民,不言自明,為何要用“最多跑一次”的目標來硬約束?這就與行政執(zhí)行力有關。按照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公務員也是經濟人,雖然明確為民服務的宗旨,在執(zhí)行時卻難免價值取向異化,以致將個體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這里且不說權力尋租造成有意的貪贓枉法,即使出于偷懶、避責目的,人們也會工作拖拉、相互推諉,從而給人們辦事帶來不便。另一方面,受政府權力本位乃至“官本位”的影響,行政人員容易對公眾訴求缺乏敏感,會對低效率熟視無睹。讓老百姓跑腿是常態(tài),于是漸漸地習慣成自然。此次改革引入≤1的數量管控,就有著破窗效應,對切實形成服務型的行政執(zhí)行力文化具有強大的撬動力。
 
  強調服務型政府,并非不要行政管制。“最多跑一次”改革,看似側重簡政放權、優(yōu)化服務,但絕不可缺事中事后監(jiān)管。也就是說,“放、管、服”是緊密結合的。然而,服務型政府的“管”,出發(fā)點仍然是服務。像市場監(jiān)督、社會管理的種種措施,采取諸如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裁決等手段,都是寓服務于管制,將管制納入總體的服務之中。
 
  總之,“最多跑一次”不是做一道簡單的減法,而是對政府的一場全方位再造,是一場深刻的供給側改革。“最多跑一次”的“一”,既是極清晰的目標導向,又是極實在的效果導向。基于服務型政府的定位,政府與公眾的關系就好比服務供給者與消費者。政府不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官僚機構,而更像負責任的廠家、商家——當然是由公共財政支撐的服務供給者,公眾則是獲取公共服務的顧客?!白疃嗯芤淮巍备母镉辛μ嵘苏姆掌焚|,既體現為需求側的便捷性,其背后則是供給側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數字化。讓這項改革落地生根,將有效降低全社會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政務生態(tài)更加高效,也更可預期。
 
  “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我省已風起云涌,但此項工作任重道遠,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和不足。尤其是隨著改革的深化,車書記、袁省長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進一步破除信息孤島,就是難點中的難點、關鍵中的關鍵。當今是大數據時代,政府的一切行為都應數據化?!白疃嗯芤淮巍笔马椀臉I(yè)務流,本質上都是數據流;跨部門的并聯審批、業(yè)務協(xié)同,重要基礎是數據共享。所以,改革所遇到的難點、痛點、堵點,也將越來越集中到數據層面。不過,事業(yè)總是在問題的倒逼下前進。當“最多跑一次”由暢通無阻的數據流支撐時,我們的政府才無愧為現代政府,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才適應時代潮流,才有可能建成一個真正智慧的服務型政府。
 
  好了,今天的沙龍——“求是堂”的首期沙龍,到此結束,祝大家晚安!


責任編輯:admin